top of page

人生大哉問

那些曾經閃過心裡的疑問,就讓我們盡力為您解答吧!

關於似近還遠的「街賣」與「街賣者」身影:常在路口遇見,卻常與行人間彷彿隔了一層若有似無的神秘面紗。

你是否心裡也時常充滿疑惑,是誰在從事街賣工作、工作的內容又是什麼、商品貨源從哪來?

這些巨大的FAQ,人生百味將會在此單元一一為大家解惑。其實,我們並沒如此不同。

Q1.「街賣者」是「街友」嗎?

兩者聽起來好像滿像的……其實「不是」喔!「街賣」,是指人在身體、心理、家庭等各種因素綜合考量之下,所從事的彈性工作選擇之一;「街賣者」在街頭販賣產品,但不一定住在街上,有些街賣者有自己的住處。「街友」則是因不同原因而身處於無家可歸的狀態、必須以街頭為家的人,他們可能從事街賣,但也可能是建地散工、舉牌工人等。

「街賣者」和「街友」雖可能重疊,但並不完全相同!

Q2. 為什麼選擇做「街賣」呢?

百味在經過訪談和研究後發現,最普遍的原因是「經濟考量」,與普羅大眾一樣,大家出來就是為了至少能混口飯吃(淚)。不過這樣的經濟考慮有時並不單是為了個人,必須賺錢的壓力也可能來自於有親人需要照顧。有些街賣者也會做修改衣服等家庭代工,收入已足以讓自己生活,但為了支應年邁父母親的醫療或長期照護費用,「街賣」這時就成為他們貼補家用的方式。

    

「工作形式」也是選擇的依據之一。

一些街賣者因生理或心理上的限制,一般公司的工作型態對他們來說並不合適,而街賣擁有的自由度與彈性相較之下便是個大優點;

有些街賣者過去也曾是「上班族」,但因工作上的肢體負荷實在太大而離職;

有些人則是固定需要看醫生,公司硬性的上下班時間和休假規範時常造成他們與雇主雙方的困擾。

    

最後,「環境氣氛」也可能是使街賣者喜歡街頭勝於辦公室的原因之一喔!比起在利益導向的公司,同事之間彼此暗中較勁、甚至耍小手段(這場景是不是似曾相識……)的氛圍裡工作,在街上和客人成為朋友,彼此能夠真誠的問候、關心,都讓街賣者更樂在工作之中!

Q3. 台灣有多少街賣者呢?

根據政府2010年的人口普查,從事「街頭服務工及非餐飲小販」共有14,733人,其中45-64歲者最多,計有7,002人;教育水平則以高中職6,267人最多, 國中4,170人次之。

 

Please reload

bottom of page